內容來自hexun新聞

十種模式讓他們 穩得住、能發展、可致富當舖

商報訊 (記者 李楊) 貧困戶們搬遷瞭,又該如何讓他們“穩得住、能發展、可致富”呢?《甘肅省易地扶貧搬遷實施規劃(2013~2018年)》結合全省農牧業發展現狀調查,在瞭解農戶發展意願的基礎上,設計十種符合當地農情、戶情和民情的發展模式,供農戶選擇,為農戶致富提供思路和方式。1“口糧田+養殖業+沼氣”模式適合於人均耕地少,青壯勞力充足的農戶傢庭。在加強口糧田集約經營的基礎上,利用宅院等建設小規模暖棚或在安置區統一建設養殖小區,發展牛、羊、豬等養殖業,豐富致富方式和渠道。同時,結合養殖牲畜糞便集中收集,建設傢庭沼氣池,推廣利用沼氣為主的清潔能源,積極改變傳統能源利用方式。2“口糧田+特色種植業+季節性勞務輸出”模式適合於人均耕地少,文化程度相對較高,接受農業種植新技術能力較強,有青壯年的農戶傢庭。在維持基本口糧田的基礎上,發展適生中藥材和小雜糧規模種植,優化種植結構和品種;同時鼓勵農民“忙時在傢種田,閑時外出務工”意識,積極拓展季節性勞務輸出,努力增加農民現金收入。3“口糧田+養殖業+特色種植業+季節性勞務輸出”模式適合於人均耕地少,文化程度相對較高,接受農牧業新技術能力較強,有充足勞動力的傢庭。即在維持基本口糧田的基礎上,發展牛、羊、豬等養殖業,發展馬鈴薯、中藥材和小雜糧等特色種植業,並在搞好農業生產的同時,利用剩餘勞動力,積極拓展季節性勞務輸出,增加收入。4“依托小城鎮+口糧田+養殖業+勞務輸出”模式對於依托小城鎮安置的農戶,通過利用小城鎮的要素集聚優勢,可就近在小城鎮經商或直接在安置區進行發展,傢中成員可進行小面積的種植,搬遷農戶安置後,依農戶生產技能特長,開展小商品經營、運輸、餐飲、勞務輸出等途徑增加收入。5“林果業+林下經濟+季節性勞務輸出”模式適合人均耕地少,青壯勞力相對富餘的傢庭農戶。即:在明確分工的情況下,至少一名懂技術、肯鉆研的青壯勞力從事林果業栽植、管理,並發展適度規模的林下種植或養殖;其他勞力可在傢庭生產經營的閑暇時節,參與季節性勞務輸出,增加現金收入。6“養殖業+沼氣+日光溫室(塑料大棚)”模式適於光、熱資源充足,水資源有保障,耕作地以川地為主,養殖業可形成規模(傢庭暖棚、養殖小區),且農戶發展設施農業意識強的區域。7“種植業+養殖業+依托旅遊服務業”模式對於安置區旅遊資源豐富的地區,搬遷農戶可充分利用距旅遊區較近的區位優勢,在發展小規模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同時,部分群眾可借助旅遊業發展,積極創辦農傢樂、林傢樂、牧傢樂,開展“紅色旅遊”“生態旅遊”“文化旅遊”,培育貧困地區新的收入增長點。8“土地流轉+勞務輸出”模式適合於青壯勞力長期在外發展,老人留守傢中的特殊農戶。這些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戶,可采取土地流轉的形式,將土地經營權(使用權)以合作、入股、聯營、轉包等方式轉讓給其他農戶或經濟組織進行流轉,傢庭青壯勞力全部外出務工。9“服務業+勞務輸出”模式適合於無土安置類型農戶。搬遷農戶不再從事農業生產,主要依托城鎮的信息、技術、市場等優勢,通過從事二、三產業和勞務輸出等增加收入,對新型創業主體,免費提供培訓,放寬登記註冊條件,降低註冊資金門檻,減免行政收費,實行稅收優惠,提供小額貸款,最終達到脫貧致富目的。10“基本口糧田+商貿流通”模式具有交通區位優勢的安置區,搬遷群眾可以利用區域優勢,依托鄉鎮集貿市場進行各種交易,增加收入,來滿足商貿、生活的需求。在保證基本口糧的前提下,可以發展商貿流通,依托集散地優勢,通過運輸、加工、營銷、商貿等多種渠道增加收入,提高生活水平。

新聞來債務整合申請表源http://news.hexun.com/2014-01-27/161802743.html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everlyr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